
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共同打造能源行业的昆仑大模型,百度与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共同发布“非遗武术-百度文心大模型”,以大模型技术创新构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传播体系……
当下,越来越多大模型厂商已经竞逐大模型“落地之战”,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竞争进入白热化态势。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底层和支撑性技术,其持续的迭代升级当然要靠算力和算法的升级作为源头支撑,但从大模型的升级机理来看,全面广泛的应用、与社会方方面面深度融合,是其进步和升级的至关重要的牵引力量。
显然,“人工智能+”,既为千行百业创造价值、为社会发展所需,也是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底层性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的关键路径。
国家层面,“人工智能+”行动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更显示出,顶层设计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加速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向大规模应用落地。
安徽在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早,2018年,就开始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规划,2021年,将人工智能列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高位推进。
前不久,《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印发实施。这项行动的一大目标就是,到2030年,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从专项规划到融合行动,安徽用7年时间逐渐蹚出一条更趋清晰的人工智能未来之路,而这或许更是一条驱动千行百业进步、重塑未来发展形态之路。

为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更强调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场景的融合,一定程度上,指就的就是“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各种应用场景”,从而把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模型、算力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如同“人工智能+”的基座,能为其提供创新源头动力。

“俺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世博会场馆再大,也难不倒我!”近日,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齐天大圣“孙悟空”正用流利的中、日、英三种语言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谈笑风生。
这款AI孙悟空由位于合肥高新区的科大讯飞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星火大模型”打造而来。
“AI孙悟空是中国馆唯一大模型展项,靠的是自主可控的AI硬实力。”科大讯飞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孙庆华介绍,公司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基于全国产化算力底座训练,实现全栈自主可控,具备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多模态等七大核心能力,并持续迭代升级。
今年4月,讯飞星火X1迎来全新升级,数学、代码、逻辑推理、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等通用任务效果显著提升,在模型参数比业界同类模型小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整体效果对标OpenAI o1和DeepSeek R1。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科大讯飞在大阪世博会上的精彩亮相,向世界递出安徽人工智能的“创新名片”。
近年来,安徽始终把人工智能作为标志性产业来打造,早在2018年,就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规划,2021年,将人工智能列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高位推进。
今年3月底,《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印发,更是为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按下“快进键”。
《方案》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安徽要实现底层能力建设保持领先、应用渗透率大幅提升、产业生态基本成型、融合应用集聚成势,到2027年,安徽人工智能向实体经济和社会服务渗透加速,成为引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社会服务便捷普惠高效的重要手段。到2030年,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发展“人工智能+”底层研发要扎实。
安徽将做大做强通用大模型,加速布局行业大模型,支持垂类场景模型联合研发,建强开放平台,鼓励开源发展。适度超前、科学布局全省算力资源,加速构建国产算力及产业生态。加快智能传感、高端存储、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