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2025数博会数字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嘉宾观点荟萃

发布时间: 2025-08-29 17:14:00

8月28日,2025数博会数字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交流活动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能智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活动聚焦“育数智新动能:产学研用协同共育数字时代新人才”主题进行探讨交流,共同描绘数字人才发展新蓝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陈松蹊:

着重建设数据分析软实力

“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挖掘数据生产力,给数据赋能,让数据提供从‘追随者’到‘领跑者’。”陈松蹊围绕《数据科学人才培养》作主题演讲时说。

陈松蹊提出,统计学是指导数据分析的基础学科。数字中国建设不只是存储平台、计算平台、东数西算等硬件,也需要数据分析软实力建设。数据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包含了不确定性,需要通过统计学和数据技术进行评估和分析,才能更好地释放数据生产力。

陈松蹊介绍,从数据到数据赋能,建议优化有关政策,切实加强我国数据人才培养,夯实数字中国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根基。要从数据中挖掘知识、规律和预测。统计学为AI提供数据支撑,提供可解释性和信任度。

陈松蹊还用数据分析了我国人才缺口,提出我国统计学与数据分析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分享了清华统计本科培养目标。他提到,要针对国家重大需求、重大战略、重要部门,培养国际一流的统计学与数据科学领域综合性、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具备坚实的统计和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统计和数据科学研究前沿动向,熟练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帮助解决科学、生产、决策中问题的人才。培养统计与数据科学创新型领军人才。

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洪俊杰:

用AI赋能新文科建设

“AI时代,如何用AI赋能文科建设,这是新文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洪俊杰围绕《AI赋能新文科建设的思考及实践》作主题演讲时说。

洪俊杰提出,AI时代新文科建设培养目标是在机器智能与人类价值的动态平衡中,用好人工智能赋能文科教学,培育出兼具数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并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与能力需求的人才。一是知识交付体系与教育需求的共生演进。一方面,人工智能驱动单学科线性标准迈向超学科的知识集群化智慧网络。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设的知识生产机制、价值重构和应用导向,为人工智能的价值实现提供了伦理坐标、创新源泉和应用场景。二是教育方式革新与应用需求的螺旋迭代。人工智能驱动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突破既有的授课模式的局限,实现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跃升。同时,新文科建设在知识处理领域的深化应用需求,也能反向驱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重构,促使人工智能由工具性向知识需求技术融合交互。三是人才培养结构与主体激励的协同重构。新文科建设要求人才培养结构转向多元化培养,学习主体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处理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介入,可以推动教育主体在多元化选择当中进行重构等。

洪俊杰在谈到AI赋能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时提到,基础技能层次主要包括一些底层的理论技术、在本领域的应用数据数量的能力;人工智能的优化技能层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多元化、人际沟通与跨域知识整合等,聚焦于构建一套关键的能力组合;在人工智能的超越技能层,核心能力包括创新力、伦理道德判断、人文感知能力等,这个能展示出人特有和更深层次的素养,是对人工智能的超越。

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侯贵松:

培养数字人才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积极拓展与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的深度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数字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成效显著。”侯贵松说,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侯贵松提出,培养和集聚大批优秀数字人才,大力引进高水平专家团队和创新主体,已不是“选择题”,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以制度设计为先导,健全的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是推动数字人才发展与数据要素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石。在工作中,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联合省人社厅、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出台了《河北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数字人才自主培养、创新创业载体、人才成长机制等重点任务,提出了4方面17条具体措施,为全省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明确实施路径提供了政策保障。

以人才培养机制为主线,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培养体系,是壮大数字人才队伍的根本之策。河北省积极推动设立大数据专业职称,组建大数据高级职称评委会,建立常态化规范化职称评审机制。通过明确职业发展阶梯和评价标准,有效畅通数据技术人才的职业晋升通道。

以深化产学研协同为突破,将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激发数字人才的创新活力。今年,河北省重点推动垂直大模型向智能体系全面升级,增强其在行业内的可牵引性和互用性,并为积极参与的各类科研院所高校、顶尖AI企业提供前沿的技术实践场景和创新突破平台。

以打造平台和赛事为驱动,构建开放多元的竞技与展示平台,是发现人才激励创新、促进转化的重要途径。河北省积极探索智能体社区建设,主动对接人工智能企业,组织金融、科研算力以及上下游企业等多方深度参与社区运营,畅通供需对接,开放共享渠道,全力打造产业集聚、人才惠民、技术融合、要素协同的数据生态圈。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健:

打造数智能源人才高地

“如果说数据是推动能源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那么人才则是支撑数据在融合过程中发挥最大效能的金钥匙。”张健在作《拥抱数智能源时代,打造数智能源人才高地》主题演讲时说。

张健介绍了国家级能源智库大数据的内涵和核心价值。他提出,从内涵上看,能源智库大数据是开展研究分析和政策建议过程中,所收集整合处理和利用的海量数据。从价值上来看,具有为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撑,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与运行监管,为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决策提供情报支持等核心价值。

张健提出,在数字化人才生态体系构建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创新打造了有架构、有画像、有团队、有激励的四位一体生态体系。

组织架构是发挥数智能源人才潜能的关键保障。顶层设计方面,由电规总院及中能之星公司联合成立双碳技术研发中心,专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能源领域的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为主。同时,打造技术高地,搭建新型电力系统,具备机电展态、电磁展态、机电电磁混合仿真等多项能力,推动电力系统与数据科学AI的深度融合。此外,搭建完善的体制机制架构,成立人工智能工作专班,组织产学研关键人才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实现数字人才的深度沟通。

画像方面,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搭建数字人才多维能力矩阵画像,为“引育留用”人才提供标准依据,将各个岗位的通用能力、专业核心技术、岗位特定能力及业务软实力进行解析,精准打造一支既有深度专业知识,又有高度跨界整合能力的人才队伍。

记者 张薇